陈子善先生一直致力于张爱玲史料的挖掘整理,一直致力于张爱玲生平行谊、著译佚作的考证辨析,在张爱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近,他又为广大张迷献上了他的新作《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最具价值的无疑是披露了众多第一手材料。张爱玲英文签名的《传奇》初版签名本存世虽然不止一本,但也弥足珍贵。陈子善藏有此书,才让我们读到《〈传奇〉初版本签名本笺证》、《〈传奇〉增订本的张爱玲题词》两文。肖进编有《旧闻新知张爱玲》,陈子善对书中收录的《炎樱衣谱·前言》的出处产生疑问,于是先是寻找确切出处,并由此发现了《炎樱衣谱》的后三则,即《草裙舞背心》、《罗宾汉》和《绿袍红钮》,使得张爱玲这篇别具特色的《炎樱衣谱》得以完整出土。子善先生在寻寻觅觅中找到期盼已久的1944年12月上海话剧舞台上演《倾城之恋》的“演出特刊”(即说明书),这让他“不禁欣喜若狂”,遂写出《新发掘的张爱玲一九四○年代史料》,并将“演出特刊”中的《话剧〈倾城之恋〉本事》公布于众。就连《女汉奸丑史》、《女汉奸脸谱》、《文化汉奸罪恶史》这样的冷僻书籍,陈子善也搜寻到了,写出《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的张爱玲——从佚作小说〈描金凤〉说起》、《张爱玲·“司马文侦”·袁殊——张爱玲加入“上海文艺作家协会”略考》。先生一直关注张爱玲的译著并加以搜罗,据他在2011年12月4日的微博中透露:“张爱玲作品外语译本,我就有英、法、德、意、日、韩文译本。”《老人与海》(张爱玲署名范思平,香港中一出版社1952年12月初版)已知仅存三册,书影也是由先生的好友、香港的著名藏书人林冠中先生提供,《老人与海》(张爱玲译,1988年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初版)也承杨小洲情让购得。 为此,陈子善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基础上,又写长文《范思平,还是张爱玲?——张爱玲译〈老人与海〉新探》,一时间掀起了《老人与海》版本讨论的热潮。宋以朗2010年7月23日将宋淇1987年1月5日致张爱玲信全信影印件提供给了子善先生,使得这一珍贵史料在《私语: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之间》一文中得以呈现。 另外,陈子善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了他的张爱玲研究观和研究路径。张爱玲可不可以批评?他认为“当然可以批评,应该批评,十分需要深入细致、鞭辟入里的有创见的分析和批评,就像对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一样。但是,需要提醒和强调的是,正因为张爱玲是文学家,对张爱玲的批评也理应在文学的层面,在学术的范围内展开,而不是其他。否则,一些问题将永远纠缠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