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传教士之一。他是将天主教带入中国的先驱,在华传教28年,通过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跨越了中西文化间的鸿沟。即使在400年后的今天,他仍是中国最有名的西方人之一,因其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上的卓越贡献而被纪念。 《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一书是首部全面使用中西文相关文献的利玛窦传记,讲述了利玛窦沟通反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欧洲与明代中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作者追述了利玛窦在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的童年时光,在罗马接受教育的学生时代,在葡属印度地区的逗留,以及在大明帝国内自我发现与文化遭遇的漫长经历。 1601年,利玛窦作为欧洲使节进入紫禁城,此后他就一直留在宫廷里,做了很多伟大功绩:他出版了第三版中文世界地图《两仪玄览图》。他与好朋友,也是他的第一批中国士大夫信徒徐光启合作,出版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前六回的译本。利玛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皇帝允许在中国领土安葬的外国人。 作者夏伯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座教授,是近代早期欧洲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的著名学者。美国史学家史景迁认为夏伯嘉“最有收获的方向之一是研究利玛窦死后中国传教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因着利玛窦的决定所造成的问题与不确定性,最后导致耶稣会在十八世纪末的失败”。在作者笔下,进入中国的利玛窦敏感地觉察到这是一个讲究等级和秩序的国度,他很快适应了这一点,纵横捭阖,虽然不是无往不胜,却艰难而有成效地在对异国制度不断的适应中实现他“拯救”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