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出版进行到底

    近年来,由于在线音乐的冲击,传统音乐市场呈现越来越低迷的态势。欧美、日韩乃至整个大中华地区的实体唱片的销量急剧萎缩。仅以美国为例,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实体CD连续4年跌幅20%。数字音像市场的迅速成长,正在取代实体音像市场,传统音像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并不代表传统音像会走向消亡。刚刚结束的2011上海书展音像销售情况表明,实体音像制品不但有市场需求,而且销量较上年有所上升。据消费者反馈,许多人是冲着展会上正版品牌、品种全、质量好而来,着实让坚守在中国音像阵地的正规出版销售者感到一丝温暖。这种现象背后也正反映出音像市场的真实情况:一是实体唱片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高品质优势和存在的空间;二是市场细分、小众化的路线势不可当;三是在不很乐观的市场环境下,众多音像制作、生产、销售单位选择离开或转型,销售发行网点从小而分散转向收缩集中。比如上海,主要的音像销售逐渐集中在书城、规模大的新华书店和一年一度的书展音像馆。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编辑出版领域。随着音像行业逐渐完成洗牌,剩下来的便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音乐人和优秀作品正逐渐向这些实力企业集聚。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简称新汇集团)下属上海声像出版社和上海音像公司是中国两家老牌的音像出版单位。20多年来出版了数千种品质优良的音像制品,不但得到市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在海内外的业界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现在,作为现有为数不多的国有音像出版品牌,这两家单位经过市场的洗礼,更成为国内外众多音乐厂牌和艺人的首选,集聚效应日渐明显。

    据统计,仅2011年前3个季度,确定由新汇集团下属上海声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出版发行专辑的艺人就有(包括已发行和正在制作中的专辑)内地颇具实力的大牌歌手毛阿敏、那英、孙楠、韩红、羽泉、井柏然等;港台歌手蔡健雅、陈珊妮、戴佩妮、光良、周蕙、周传雄(小刚)、吴克群、张栋梁、陈晓东等;还有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古筝演奏家罗小慈、京剧名家史依弘、王珮瑜等。在出版的外文专辑中,不但有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VITAS)2011年最新专辑《说你爱(Say You Love)》,更有获得2011年第53届格莱梅“最佳古典跨界专辑”与“最佳配器编曲伴奏”两个奖项的《呼唤黎明(Calling all Dawns)》专辑。

    诸多优秀音乐厂牌和大牌艺人的青睐,使新汇集团迎来了一个大片出版高潮,众多大牌歌手的新专辑集体面市,将是中国乐坛一大快事。好歌佳作的密集发布也将让广大歌迷为之兴奋。毕竟,几年来,我们被太多的“经典老歌”、晚会歌和“口水歌”所包围;缺少高质量的原创佳作,导致中国音乐和音像市场萧条一片。看到集团的新片预告后,唱片销售商也非常振奋,这些好唱片是他们的期待和绕不开的选择,而唱片出版高度集中也无疑为他们的统一订货和结算带来方便。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就在几年前,众多出版社为争夺大牌歌手的一张专辑而硝烟四起、相互抬价、甚至赌博般血拼。现在,众多“大腕”同时将宝贵的出版发行权交给同一家企业,这在中国音像界是罕见的。

    大浪淘沙,中国音像长期存在“大而弱”、“小而散”的情况正在改变,音像产业的集中度正在增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音像企业无疑将成为市场主力。伴随着音乐产业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新的音乐出版形态和传播领域逐步改变,新汇集团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加快演艺经纪和数字音乐的步伐,策划创建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打造完整音乐产业链,开发创造优秀原创作品,积极探索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并通过不断加强中外音乐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

    在未来的日子里,新汇集团将更好地依托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平台,充分发挥旗下上海声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上海新索音乐的品牌优势,形成集原创、出版、制作、发行、连锁为一体的音像产业链,打造音像制品的“龙头”,推动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吸引和集聚中外优秀音乐人和作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和优质的出版服务,共同将音乐出版进行到底,为音乐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