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洪汛涛十年最好的时光被耽搁了。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神笔马良正传》,而其实洪汛涛还写了《神笔马良别传》和《神笔马良新传》,只是那些稿子在一夜之间都被毁掉了。文革中,他做过工人,当过农民。最苦的一年,春节时还在五七干校被批斗。正因如此,1976年文革结束后,他以时不我待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分秒必争,再也没有耽搁过一天的时间。十年磨难中的思考与呐喊,他融入到写作中去,共完成了一百多篇作品,其中就有《狼毫笔的来历》这篇优秀的童话。
写作是洪汛涛唯一的依托,是被他视为生命的工作。他也确实为之投入了自己的整个生命。他唯一的休息时间是每天晚饭后看新闻,有时也会散步到邮局去寄信、取信。洪汛涛的遗物中有个特殊的信箱,是他亲自设计的,口开得很大,每天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信件都是从这个信箱中取出。对读者的来信,他每信必复;对作序、题字的要求,他来者不拒。在他的心里,培养青年作家是他的分内之事。
1980年,洪汛涛受邀参加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整整一年时间,在共青团中央,他吃在办公室、睡在办公室。当时北京周日食堂不供餐,洪汛涛就每周六多买一整天的饭,第二天放在暖气上热来吃。1954年到1979年共25年间一千多篇作品,最终遴选出212篇获奖作品。作为评奖委员会副主任,这次评奖的成功,洪汛涛功不可没。
在这次评奖中洪汛涛发掘了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力荐其为一等奖,并特意找到浙江作协的倪树根,叮嘱说:“彭文席你们要好好培养他。”就这样,彭文席从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代课教师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后来《小马过河》被收入小学课本。像彭文席这样受到洪汛涛关注和培养的青年作家还有周锐、梅子涵等等。
洪汛涛深感童话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呼吁童话理论著作的编写,然而一直没有得到呼应。于是他决定自己完成这项存益后人的事业。1983年到1985年期间,洪汛涛住在一家海军招待所里,用整整三年时间,写出了41万字的《童话学》。这本书1985年初夏脱稿,1986年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它填补了世界童话理论的空白,是洪汛涛一生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洪汛涛的好朋友、上海作家汪习麟曾说:“洪汛涛是一位重乡情、重友情、爱孩子、爱朋友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心里装满了对生活的爱。”洪汛涛在去世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给小孙子修改作文。
今年九月是洪汛涛先生逝世十周年,各种纪念活动正在筹备中。在他的家乡,洪汛涛纪念馆即将落成开放。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读者会永远记得他,记得他笔下的《神笔马良》,也记得他手中那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