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是一把虚火,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长肉。”这是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总裁沈浩波2010年1月为《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时的发出的感慨。今年5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沈话锋一转,称“除手机阅读之外,中国的数字出版完全走到绝境”。让沈浩波态度转变的原因只有一个——磨铁从手机阅读中赚到钱了。
对苦于淘金数字出版的传统出版机构而言,手机阅读是一座金矿,而磨铁只是众多挖矿者的一个缩影。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700万,较去年增长229%。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上线仅一年多,如今每月联网用户数现已突破4500万人,每月平均收入超过1亿元。
毫无疑问,手机阅读已成为当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版署签约通信运营商
“我也是手机阅读的用户。”刚刚调任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党组书记、副董事长的奚国华7月5日在中国移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签约仪式上如是说。其实,奚国华对数字出版产业并不陌生,他在担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时就于2005年、2007年参加过第一、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而此番履新后首次亮相也更是为数字出版“摇旗呐喊”。
奚国华执掌的中国移动并不是第一家和新闻出版总署签约的通信运营商。2010年7月21日,总署曾和另一家主流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签署《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今年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新闻出版总署将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组织优势、政策优势,支持中国移动为国内新闻出版企业提供网络技术和数字产品运营服务,参与数字出版业务相关经营活动,并依法取得开展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业务的资质。同时,新闻出版总署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与中国移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开展数字阅读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倡导新闻出版企业成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全面合作伙伴,支持作品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的首发。
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作为新闻出版总署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将积极支持中国新闻出版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政策、市场化原则和内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为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内新闻出版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网络技术和产品运营服务。中国移动承诺积极推动构建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促进着作权的保护,推动数字出版领域的反盗版工作;同时,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利于调动新闻出版企业积极性的商业模式。
粗看,这份《合作备忘录》本身其实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记者将此番签约的新闻通稿与去年新闻出版总署同中国电信签约时的通稿仔细比对,发现很多内容在措辞上几乎完全一致。对于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分成比例”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合作备忘录》也并没有涉及。
但是,两次签约的价值在于,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将通过行政力量,力求为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也同时更折射出主流通信运营商在数字领域的强势地位。
三大基地爆发增长
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手机用户达到9.2亿;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700万,较去年增长229%。有了庞大的用户数作基础,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手机阅读业务在过去的一年中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发展迅猛:2010年收入规模突破10亿元。
在音乐基地尝到甜头之后,2008年底,中国移动在浙江启动手机阅读基地建设,以“内容+通道+终端”的方式打造全新数字图书发行渠道,开辟出3G时代数据业务新蓝海。2010年5月,中国移动手机阅读正式联网商用,面向全网用户提供服务。
据承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钟天华透露,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已经汇聚包括21万册精品内容,涵盖杂志、漫画、图片等正版图书,累计为1.6亿用户提供过手机阅读服务。目前,基地每月的访问用户超过4500万,月信息费收入突破1亿元。而据《出版人》了解,基地6月的信息费收入达到1.3亿元,始终保持5%左右的月增幅。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站点的总PV(Page view,综合浏览量)和总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量)值已经超过云中书城、起点中文网和搜书等同类阅读平台站点,在手机端已经遥遥领先。在与PC端主流阅读网站的对比中,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访问量也已跃居中上游水准。
如果仅从营收能力来衡量,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阅读门户,其他网站和平台都难以望其项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