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成功,但也很辛苦。”孔晶的话在《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这里书店的房租很高,在美国中文市场是有局限性的,基本就是华人市场。书店是微利经营,同时店员的收入也不是很高,但从赵婕、黄林、郭庆强等人的口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书店的那份情感和热爱。
王贵山4年前来美国,之前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到美国后,他被赵婕对中国文化热爱的执著精神打动了,加入了她的团队,并担任美国新华出版公司总编辑。该公司的宗旨就是沟通中国与美国出版企业间的合作,将中国的精品图书本土化,让其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同时充分利用美国的“汉语热”,挖掘国内资源,与美国一线老师一起开发中小学教学用书,策划本版图书。王贵山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策划了一套帮助美国人到中国留学的指导用书——《如何到中国留学》。
联合国中国书会负责人温学军认为,目前纽约新华书店的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交流的窗口。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每年的4月20日是联合国中国日,这两年纽约新华书店都参与了,高档次的展览有效提升了新华书店和中国图书的影响力。
在几天的美国之行中,《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深深感到,走出去“借船”只是手段,而“出海”是目的。中国图书要“走出去”,只有努力用本土化来克服障碍,改造自己去适应当地消费者,也就是要做到国际化,就要打好本土化牌,因为新华书店那发光的金字招牌不会因本土化而改变,本土“船”上运出的依然还是我们中国出版业的“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