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出版业提案

  写在前面于“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格外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出版业内的聂震宁委员与王亚非代表再次为行业发出呼声。

    关注出版创新 强化文化软实力

  聂震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实施出版创新工程


  实施出版创新工程,强化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是我提案的关注点之一。现在,出版业文化产品的生产发展很快,但创新不足。对于文化产品创新的支持办法也不多,缺乏力度。国内出版机构,大多喜欢做古籍图书的集成,而新的图书无论在评价体系还是关注热情上都有待改善。

  所谓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我们当下的文化产品对世界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当然,也不排除经过新时期的解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出新的影响力。但是,我们的时代只能由今天的人来阐释,只能由后人来阐释。所以,我这次重点就这个问题提出议案:政府部门主导,出版企业运作,优秀人才创新,实施出版创新工程。

    全面修订著作权法

  希望尽快将全面修订著作权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修订计划。经过二十年的科技创新、传播手段更新,原有的著作权法已经难以规范所有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运作。希望全国人大尽快将对著作权法的全面修订列入立法修订计划。我在议案中,也对如何修改以及特别关注的条文,提出了意见。

    设立全国读书节

  这一点我已提过多次。这次,我总结了一年多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再次提出全民阅读活动需要继续推动,需要有一个更合适的载体,并开展配套活动。经过几年来全民阅读倡导,全国已经有500多个城市设立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日、读书月、读书节等。但如果全国有一个集中的读书节,就可以形成全国性、持续性的效应。

    中国大百科全书立项

  对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立项,希望国务院尽快安排。大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实力的重要标志,西方同类图书已经历了十几版次。我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取得了成绩,第三版应加快进行,这样不至于间隔时间太长,可以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

    字典纳入中小学教科书

  在中央电视台相关新闻播报后,我们及时做出反应,制作了简装版,赠送到贫困地区。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我觉得应该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纳入到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范围内。这样规范下来,将字典纳入“两免一补”的对象,将保证学生得到、顺利使用这些工具书。

    延续政策支持 细化扶持方法

  王亚非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

    延续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许多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有些政策到2013年就将结束,而出版业的很多企业去年才开始转制。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扶持政策能够继续延续,继续扩大。

  再者,文化产业尚在扶持阶段,文化企业不应参与到国有企业征收利润的队列中。现在,文化企业还没有开始向政府上缴红利,因其产业特性,未来也应当减免。

  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应以更加集约化的方式进行。对于文化产业的参与、协调应有更大规模,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出版文化产业,不能单一地强调大规模融资,不能仅靠产业自我推动、自我发展与自我平衡、协调来发展。相比金融、能源等产业,政府还应强化组织、协调的力度。

    企业分类指导应细化

  出版业中,国有、民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应该分类指导。民营书商挂靠国有出版企业,作为国有出版企业的部门,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作为长久的发展途径。如果依照现有的方式,出版社是不是可以成立部门或相互挂靠?这难免带来行业的混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另外,这种方式在资本风险控制、部门核算,以及对国有出版社运营影响方面,都有诸多问题。在商务贸易行业,曾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民营与国有未能以恰当方式合作而导致双方都受到损失。

  对于民营书商,应为其划定范围,鼓励发展。民营书商暂无出版资质,要么给予资质,要么国有、民营以项目或资本纽带等双方认同的方式来进行合作。不应以出版资质做交易,扰乱行业秩序。简单将民营书商划为工作室、部门的合作方式,不宜大规模地鼓励。

  此外,不应过于鼓励急功近利的畅销书排行榜,而忽视图书质量,使商业化的图书大行其道。排行榜本身没有对错的判定,但促进图书生产,应有更加长效的机制。同时,伴随市场的发展,应该引入反垄断的规范机制。单类商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不是该考虑反垄断?文化市场是不是已有了这样的现象?

  对于行业“走出去”,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政策,可以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政策协调,利于企业集聚发展,给予民营企业恰当的组织架构。

  真正做成一个产业,不仅需要资金、政策的方向性指导,还需要多方面细节的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