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序言

    当我谈论马克思时,我既不会夸张也不含忧伤。我从来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从这个词的任何一个层面来看我都不是。马克思的作品也没有陪我度过我的青年时期;这或许显得让人难以置信,在我研读科学、法律、经济与历史的那段时期,我甚至从不打算念出他的名字。我与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必须回溯到我对他作品迟到的阅读,以及我与《致马克思》一书的作者路易·阿尔蒂塞尔之间的一次通信。从那以后,这位巨擘与他的著作就从未离开我半步。马克思以他精准的思想、有力的辩证法、强大的推理、清楚的分析、激烈的批判、幽默的话语与明晰的构想深深地吸引了我。随着研究不断加深,我越来越感到有必要了解他对市场、价格、生产、贸易、权力、不公平、异化、商品、人类学、音乐、时间、医学、物理、财产、犹太教和历史所持的观念。如今,我意识到了马克思学说的两面性,也无法苟同他的多位继承者所得出的各种结论。但是,如果我对他的所思所想并未满怀好奇,如果我对他的作品毫无兴致,那么我也不会投身于对马克思的解读中。 
    成百上千类研究,几十种传记都涉及了这位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这些资料要么将他塑造为圣徒,要么对他充满仇恨,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搁置作者的主观情感。他的每一行字都引发了数百页愤怒无比或狂喜不已的评论。有的人将马克思描绘为政治冒险家、金融野心家、家庭暴君或是社会寄生虫。另外一些人则视他为预言家、外星人、头号经济大家,是社会科学、新历史学、人类学甚至是精神分析学之父。还有一些人竟然称马克思为最后一位基督教哲学家。今天,当共产主义在这颗星球上似乎已被永远抹去,马克思的思想也不再是权力关键点之时,我们最终得以用客观的、严肃的,也是真正有用的方式来评价他。 
    所以,现在是时候去除伪装,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讲述马克思那不可思议的命运以及他非同常人的智慧与政治轨迹,从而了解他如何以不满三十岁的年龄就撰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广为流传的政治文本;揭示他与金钱、劳动、女人之间的独特关联;发现这位针砭时事之人的卓越之处。从而借同样的契机,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19世纪,到处是暴力与战争、穷困与屠杀、独裁与镇压、苦难与瘟疫,所有这些与浪漫主义的光芒、资产阶级小说的芬芳、歌剧院的镶金镀边以及“美好时期”的舞台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