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用电子文档转变的,没有电子文档的,要通过OCR的识别技术转化,这个是有成本的,大概按照30万字的篇幅来算的话,转档的成本如果用OCR的方式来看,在我看来大概加上校对和人工介入要600块钱到800块钱人民币一本。我在这里呼吁,如果你真的想做阅读器的话就是应该对读者负责,应该提供的是一个读者有比较好的阅读体验的,质量有比较好的产品提供出来,而不能非常随意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阅读器里面装,差错很多。那个不是出版的要求,刚才吴司长讲了很多出版的定义和概念。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讲,首先这些基础的事情都还没有做,这是针对以前所做的书来讲的,大规模的转档平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相当的投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讲,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图书制作的时候就生成一种通用的文件,既可以用于纸质的出版,同时又可以适应电子书和其他各种媒介的阅读。因为在前期就生成一个通用文件,可以输出成印刷的文档、电子的文档、手机阅读的文档,各种格式的都要出来,这个问题也是出版业需要考虑解决的,世纪出版集团目前正在进行研发和攻关,我们正在开发这么一个通用性的文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数字版权认证可保内容提供商权益 第二建造数字出版版权认证和保护平台,切实保护内容提供者的权益。 与纸质图书相比,数字图书非常容易大规模的复制,我们世纪出版集团从来不敢将我们的书很多的放到PC上去,那样的话会很容易的全部被人家复制掉,所以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成为了世界性的基础难题。Kindle的阅读器已经多次遭人破解,尽管Kindle通过升级软件进行了修复,但是已经可以破解和外传的图书是无法重新保护的,中国因为历史和现实各种各样的原因,纸质图书的盗版非常猖獗,出版社对于图书的盗版更加担忧。我们在卖阅读器,很多的书都是没有版权的,比如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人性与人生》,很多学者跟我讲,打开iPad里面都有了,这个问题非常可怕。所以出版社对于数字图书的盗版更加担忧,这是出版社在与终端制造商对接时心里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顾虑,出版社不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
所以我们推出的这款阅读器当中对数字图书建立了双重动态加密机制,有效的来保护图书的版权。为了做大市场各方共赢、方便读者,我们也跟总署讲,愿意将辞海阅读器的文件格式与各家共享,倡导由政府部门或者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来监管数字图书加密和解密的电子密钥,使切实保护与高效运作之间得到合理和平衡。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图书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链依然打不通。在加强版权保护的同时,还应该解决版权的认证和取得的问题,由于数字出版主要是本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新的出版业态,对于本世纪以前出版的图书,出版者并不自然拥有数字出版的权利。而新的图书数字出版版权的取得也存在一些障碍,由此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变得非常艰难。我们每年出版的翻译图书非常多,大概每年我们要出版的翻译图书将近上千种,去跟外国人买数字版权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外国出版商是不肯同时将数字版权授权的,我想这就需要中国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版权取得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引进版图书版权的取得,要有一个规则,有的时候是不可分离的,你必须把纸质的和电子的通书一道授予。各个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对于版权要保护,另外取得也要方便,那样的话这个产业链才能打得通。大家都知道去年6月份以后在美国打的为版权进行的一场战争,是一个出版经纪人讲对不起,以前我手头获得的那些诺贝尔奖文学获得者的数字版权图书,以前没有数字版权概念,现在数字版权是我自己的,我成立一个出版社,直接卖给Kindle,然后就开始打仗,对不起,我前期已经投入了,我必须有优先获得的权利,当然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因为所有的传统出版商联合起来,导致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出版经纪人投向,他必须要把数字版权妥协,还是要把电子书的版权给出版社。所以这是需要规范的,版权的保护和版权的取得都需要有一些制度安排,这个产业才可能健康发展。我认为有必要打造一个版权认证和保护的公共平台,有效益的解决数字图书的版权认证、取得和保护问题,使数字内容的提供者、销售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护,使出版社既可以有效的取得数字版权,也可以放心的向终端制造商提供内容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