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的名字众所周知,就算没看过他的小说,也多少知道那些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比如《危情十日》、《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就算有人冠之以“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的称号,也不能否认他作品中的文学价值。
成功并非偶然,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在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总印数超过3亿册。这本关于写作的书是他唯一关于创作谈的,曾经有好多个版本。据我看来,它不像其他的小说创作理论那般系统、复杂和严肃,倒是有点随性,充斥着只言片语的粗俗,这正如他写小说时从不事先设定情节,而是像“挖化石”,先大概初具模型地找到可进行加工的故事,再从中找出主题——天哪,这完全颠覆了传统作家们的创作原则。
也许“畅销”这个词在文学研究者眼里看来和“肤浅”相差无几,但显然斯蒂芬·金并不是为赶潮流而写科幻或惊悚小说的,他是为自己而写,发自内心喜欢地写,正像他说的是“让生活丰富起来”、“快乐起来”。正是他的随性创作,让小说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灵性。他说写作的第一条件是多看多写,这是任何有天赋的人都避免不了的。即使创作再怎样忙碌,他也要求自己每年读六七十本书,什么书都读,蹩脚的书能让你获得信心,伟大的书则让你建立目标。
写作在他笔下有了“关门”和“开门”之说,“关门”是隔离浮躁全心投入写作,尽己所能写出来;“开门”则是要将书推出门外接受大众评价,因此需要谨慎改稿,听取意见。看似随意的语言,却非常真诚而坦白。
不造作不故弄玄虚,或许是这本书的风格所在,作者的现身说法真实可信,也不枯燥,但最重要的是,他使我们懂得了写作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