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作者麦家:电影“背叛”了我

    麦家:真是以讹传讹,我是不会哭的,有泪顶多也是悄悄地流。电影中有一场戏,是用针灸扎张涵予的痛穴,试图击垮他的意志,我在审片时看这场长达三分钟,看得我确实流泪了,因为我突然想到:人生在世,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受刑、挨罚的过程?生活中虽然没有老虎凳,没有试痛针,但由于我们内心孤独、脆弱、敏感,一句辱骂,一次失恋,一次离别,一次散财,都可能变成恐怖的老虎凳、试痛针,叫我们无尽地承受。电影巧妙地改编了我故事的壳,但忠诚地保留了里面的核。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坦然、平安地度过一生,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让这个你终生的信仰的东西陪伴你,让你变得坚强,去挑战,去赢得。

    “我成了一台写作机器”

    广州日报:目前很多谍战影视作品非常火爆,作为特情小说的开山鼻祖,《暗算》掀起了中国荧屏的谍战剧热潮,《风声》又把这股热潮刮到大银幕上。您是否同意,谍战片将掀起第三次高潮的观点?

    麦家:中国近年来反特谍战剧已经蔚然成风,我个人觉得已经做烂了。谍战电视剧已经步入末路,但是作为电影,它可能才开始,《风声》是第一部谍战大片。最近我接连接到三个导演的邀请,请我写电影剧本。这种一窝蜂是我们中国任何行业的通病,这也说明我们的专业人士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广州日报:很多评论家认为《风声》是一部真正的国庆献礼片,您对票房看好吗?

    麦家:老人爱看二人传,年轻人爱看超女,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觉得《风声》和《建国大业》定位不一样,没必要去类比。如果单纯比票房,我想《风声》要赶超《建国大业》是困难的,后者是六十年一遇的大蛋糕。

    广州日报: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下一步的计划?

    麦家:我在写的是老作品了,已经写了三年了,叫《蒙面人》,现在改名叫《风语》了。小说初稿刚脱稿,我还要改一遍,也许年底能出版。《风语》和《风声》没有情节上的关联,题材上是一致的,都是特工、谍战。《风语》讲的是一个智力特工的抗战故事,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双目高度近视,却能释读无字天书。这是一个像金庸笔下的武林大侠一样神奇的传奇人物,我想拍成影视一定会非常好看。现在有公司看了小说初稿就买下了电视剧改编权,现在我正被他们关在“裘庄”赶写剧本,夜不能寐,痛不欲生。我现在成了一台写作机器,这是我的悲哀,但愿尽快苦尽甘来吧。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