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干涉对布什毫无影响 被邀请去克劳福德做客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因为它是布什的私人家园。克劳福德这个所谓的“镇”,镇上只有一个咖啡馆,一个加油站和一点别的什么。和托尼一起来的媒体人员怒气冲天,因为他们连个体面的宾馆也找不到。我记得自己在那漫长空旷的马路上想,要是我是美国总统,并且可以任意选一个住处,我绝不会选这个地方。但布什的家倒是很让人开怀。里面干干净净,富有现代气息,到处都挂着油画,毫不混乱。确实是个温馨的好住所。 该做的还是要做。离开美国前的最后一次午餐上,我最后一次询问托尼。 “你和布什说了国际刑事法院的事吗?” “别添乱了,夫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说。” 好吧,那我来说。 “你看,乔治,”我开始说了。像往常一样,我坐在他身边,“我想和你谈谈国际刑事法院。人们说你要反签。人人都知道国会不会批准这个条约,你真的想火上浇油,让国际社会不满吗?我知道是克林顿把你推到现在这个境地,但这对美国人毫无坏处,为什么不听之任之呢?至少这也能算你的一大贡献。尤其是现在,你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他把脸转向赖斯所在的地方,她从来就不会走远,布什招手让她过来。 “康多,”他说,“你要随时提醒我这件事情。” 托尼和劳拉坐在另外一桌,没听到我们在说什么。最后告别时,布什把手搭在托尼的胳膊上。 “告诉你吧,托尼。你的那个妻子,”他说,“她在国际刑事法庭那件事上很是执著。” 托尼脸上的笑容马上褪去了,他催促我赶紧上车。“切丽,你到底在搞什么?” 车要开动的时候,布什跑出来,在后面追我们,司机摇下车窗。 “现在,”他说,“我明白克林顿究竟为什么要签那个鬼条约了。原来全是你怂恿的,切丽!”他说的当然不属实,因为我从来没对克林顿提过这事。但布什和我都笑了,我想他只是在开玩笑。 难过的是,我这次小小的干涉对布什毫无影响。最后布什还是反签了。我想,这是由个人天性决定的,他不觉得反签和个人信誉有什么关系。《罗马条约》是一种观点,可恰恰不是布什顾问的观点。 至于那个让更多女法官进入国际法庭的宣传活动,我们还是做得很成功。事实上,我们的女法官数量已经超过了定额。 (摘自《道出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