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变迁

    在与美国的有关投资人讨论的时候,国中网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中国国内建立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通过一个接口跟国际互联网相链接。中国可以在这个接口处对信息进行筛选。“这一想法得到了美国投资者的热情支持。”蔡名照回忆说。他突然插了一句,“如果我们现在提出这个概念,一定会受到美国投资人的否定,但是当时他们大为赞赏。”

    就这样,很多美国公司开始投资中华网。美国证监会主席带着一批华尔街的投资人代表来到北京,要求会见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政府表态是否支持这个公司在美国上市。”参与会见的蔡名照回忆道。朱镕基说:“我当然支持,不支持就不会见你们了。”

    “这位美国证监会主席说了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的话,”蔡名照说,“他相信中华网在美国上市,将是美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第一家上市的公司是铁路公司,而现在中国在美国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则是一家信息高速公路公司,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那以后,中国的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纷纷瞄准纳斯达克去上市。所以,蔡名照评论说,“中华网的诞生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3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初几年,网站的模式是极其简单的。”蔡名照说,“真正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起到催化作用的,是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人民日报社记者从现场发来的报道,通常要隔一天才能见报,但是当时没有人愿意再等。为了尽快公布这个消息,就通过人民日报社的网站人民网公布了。人民网过去是刊登前一天报纸的内容的,那是第一次独立发表了一篇新闻,报纸还没有刊登,网站就先出来了。这条新闻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下子把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人民网来了。人民网同时办了一个BBS,就是现在强国论坛的前身。这个BBS一个月之内有八万多条帖子。这在当时算天文数字,是全球影响最大的中文BBS。”

    这次轰炸事件和在网上的报道,开了中国互联网传播新闻之先河,让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传播新闻上的优势。很多网站,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等,都开始走传播新闻的道路,促成了中国早期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现在,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网站,绝大多数都是传播新闻的。”蔡名照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互联网新闻市场环境是极其宽松的。大概在2000年左右,全国网站有八万多家时,有至少四五千家主要是在传播新闻。”

    这种状况形成了中国与美、欧不同的互联网发展轨迹:中国以新闻传播业务为特色,以门户网站为基本模式,门户网站实质上就是信息超市。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鲜明特征。

    如果说新闻传播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特征,那么还有一个就是BBS。中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BBS,是1999年诞生的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一开始,人们对BBS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给网站带来了很大的流量,聚集了很多人气,但是,它也有很多虚假信息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后来,色情内容也在BBS上出现了。“这对中国这一非常看重传统文化的国家来说,”蔡名照说,“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现在在中国,如果想办网站,就必须要办BBS。另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的BBS网站。2008年,全国独立运营的BBS网站大概有60万家。其中有的BBS网站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分论坛。这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话语体系。

    “有些外国媒体指责中国对BBS进行监控,”蔡名照俏皮地说,“我的回答是,怎么监控?我是负责这件事的,我没有这么大的本领,你有本领你来监控。要是你能做到,我把我的位置让给你,你来监控这些BBS。今天,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你,我们整个网络局也就20个人。”

    (摘自《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