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又一年——2008年香港流行乐坛回顾

    随着四大颁奖礼最后一张“成绩单”——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的徐徐落幕,08香港乐坛的热闹、扰攘、纷争都划上了一个句号。粤语歌市场持续萎缩,香港乐坛已从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执牛耳者过渡为配角地位,但胜在香港音乐人没有自暴自弃,08年的香港乐坛还是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下带出了一点亮色。

    05级歌手集体崛起,创作、实力歌手受青睐

    乐迷口味的进化已迫使港乐转型,K歌与偶像不再是一统江湖的唯一选择。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港乐近几年已在努力摆脱以往puppy love的寡味题材,泛生活、多视角的题材搭配更多元、个性的曲风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香港乐坛有了生气。尤其05年出道的一批歌手快速成长并成熟,使05级歌手成为当今香港乐坛的中坚。有“唱作四小强”之称的方大同、王菀之、张继聪、张敬轩,前三者正是在05年出道的,特别是方大同与王菀之,毫无置疑已成为当今香港乐坛出产的优质创作歌手,方、王以及张继聪除歌手头衔外,同时也是幕后创作的多面手。05年出道的歌手里,最值得一提的是08年已成功跃升为一线歌手的谢安琪。颁奖典礼的大赢家谢安琪在产后复出的08年,在伯乐周博贤的护航和新艺宝的全力打造下,更兼Eric Kwok、黄伟文、Cousin Fung等音乐人的鼎立相助,专辑《Binary》延续了“非情歌”的草根特质,高品质获得了良好口碑,终于在颁奖礼获得一致的肯定。原本05年出道时发展势头最猛的侧田与卫兰,虽然在07年不约而同遭遇了唱片公司的冷处理,也终于在08年迎来事业的解冻。之前最被看好晋升天后的卫兰,反被个性更鲜明的谢安琪抢了先机。

    阴盛阳衰,女歌手整体表现抢眼

    08年香港乐坛有个普遍现象就是女歌手成绩较男歌手突出。上面提到的谢安琪自不待言,四大颁奖礼的最佳唱片及最佳歌曲几乎都被Kay收归名下。另一方面,香港乐坛一姐容祖儿不满足“K后”的头衔,《In Motion》的新尝试算可圈可点;同为一线女歌手的何韵诗一向喜欢玩个性,其概念大作《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更赢尽一片口碑。至于杨千嬅,虽然拿“最受欢迎女歌手”有点牵强,但08年的《Wonder Miriam》总算打了个小翻身仗。在天后级歌手的榜样作用下,其他新生代的女歌手也集体发光发亮,各年级均不乏佼佼者:03年出道的郑融褪下少女气息后的成熟;04年出道的薛凯琪在方大同调教下玩起R&B;06年出道的胡琳玩爵士乐自成一格;07年出道的李卓庭以摇滚的姿态演绎OL的生活。当然,还有吴雨霏与黄伊汶,分别以其驾轻就熟的Pop Rock及电子舞曲风格,活出各自的精彩。不仅在香港,放眼08年的华语乐坛,香港女歌手群体的整体表现也比低迷的台湾及内地女歌手群抢眼。

    反观男歌手,一线歌手中陈奕迅08年粤语碟欠奉;古巨基的发烧EP形式大于内容;奶爸李克勤新碟不断跳票最终押后;张敬轩未能延续上年的大勇;许志安去了东亚就一直悄无声息。此时反而一些打个性标签的歌手能令人记住。方大同的复古R&B成为香港乐坛下一个值得标榜的旗手,“有钱仔”麦浚龙潮味出众的音乐也走出自己的型格之路。其他,就真的乏善可陈了。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明哥那张《King Of The Road》才是香港男歌手今年品质最为优秀的作品。

    组合、乐队新势力撬动老格局

    归根到底,还是Twins的暂时拆伙,给了众人上位的大好时机。Twins独霸时,香港其他的组合基本都不获关注黯淡无光,没有强势“天团”的情况下,玩positive hip hop的农夫得以修成正果,截留了所有“最佳”、“最受欢迎”、“最欣赏”的组合大奖。06年凭《音乐大亨》,农夫已定位了靠拢主流的决心,07年的《风生水起》主推社会题材+跨界crossover,轻松幽默的rap初获肯定,到08年没有Twins下更包揽了所有组合大奖,风头一时无两。07年出道的跳舞组合Hotcha,胜在青春少艾,上升势头较猛;至于偏小众口味的AT17,今年精心炮制了红、黄色系的《Over The Rainbow》,虽然保持一贯水准,却依旧囿于小众团体的成见未获普遍认可。

    08年值得一提的是,乐队文化重新在香港主流乐坛复苏,随着主流band队Mr.、Rubberband加入乐坛,更兼黄贯中Paul牵头策划的独立摇滚扎堆show time——Let's Fight系列演出的推波助澜,Beyond后一度沉寂的香港乐队争取了生存空间并有了令人期待的发展苗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