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首次就与韩寒“炮轰文坛大家”一事作回应 “阅读趣味差异复杂而微妙”
不久前,陈丹青曾与“80后”作家韩寒在湖南某电视台的一场对话节目中,直指茅盾巴金冰心等几位中国文坛大家,认为他们的“文笔很差”,读不下去。言论发出后第二天,网上立即出现了一二百篇声讨帖子。之后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就这个事情作出回应,而陈丹青则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之中。昨天,陈丹青受上海文艺出版社之邀来到上海书展,为新书《与陈丹青交谈》举行现场签售,并首次就这个话题作出回应。 陈丹青说:“‘鲁郭茅巴老曹’名实之间的种种差异,其实是一个老话题。同样的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就曾经和阿城、王安忆说起。当然,中国崇敬文豪的读者和专家多有人在。只是一味说好,把他们供在神坛上,就是对待文艺前辈的常态与正道么?” 陈丹青说:“自己原本没有什么恶意,如果说这种声音暴露了自己的偏狭和愚蠢的话,那么我准备继续公布自己的偏狭和愚蠢:譬如法国雨果、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我也读不下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纳博诃夫的《洛丽塔》,绝对了不起,可我只啃了一两章,全忘了。”陈丹青说,自己非常欣赏那样一种关系,1935年,李健吾和巴金曾为不同的文学观进行了激烈辩论,两人互打笔仗很久,可是这一点也不妨碍两人持续一生的友情,在之后的“文革”中又彼此扶持。 “有人说,陈丹青你住口!你有什么资格诋毁前辈?”还有人说,这是“伤害民族文学的尊严”。对此,陈丹青表示,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新小说派集体清算巴尔扎克的全知叙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赛亚·柏林万言痛陈启蒙先贤的刚愎自用,2006年英国乐评家大肆指责莫扎特甜腻媚俗,而约翰·伯格在毕加索在世的1965年即专书分析大师的失败,面对这样的艺术评论,这些民族的“文艺尊严”受伤了么?“没有!”陈丹青说:“我认为文学魅力的久暂、阅读趣味的差异、作者之间的好恶,复杂而微妙。探讨‘文采’的是非,正是对已有的‘结论’轻声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