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木兰从军》是梅兰芳早年根据古乐府《木兰辞》改编的大型京剧。全剧共29场,分头、二本两次演完。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梅兰芳既唱旦角,又反串小生。剧中的花木兰六易服装,长枪扎靠,英姿威武。唱段以西皮为主,辅以二黄唢呐腔和昆曲。由《木兰辞》原文编成的昆曲《新水令》和《折桂令》的唱段,非常别致动听。 1912年3月17日,梅兰芳在北京前门外西珠市口第一舞台首演《木兰从军》的头本15场戏。演员阵容整齐,轰动一时,使旦行本戏大放异彩。3月24日,原班人马续演了《木兰从军》的二本14场戏。当时这出戏的上演,对提高妇女的信心,鼓励妇女关心国家大事发挥了一定作用。 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梅兰芳还扮演过运筹帷幄的穆桂英、破敌降虏的梁红玉等巾帼英雄。梅兰芳善于借鉴各方面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演技。围棋就给梅兰芳扮演沙场女英雄提供了不少帮助。从纹枰的黑白争搏之中,梅兰芳体会到了胸怀韬略行兵布阵之妙,进而对他所扮演的调兵遣将的巾帼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梅兰芳还爱好养花、绘画、武术。他注意观察花草的形状、色彩变化,从中得到启发,他的绘画也因此而别具一格。从20年代初,梅兰芳开始学画。当时的一些名画家都和梅兰芳有交往。为了演好《霸王别姬》等戏中的剑舞,梅兰芳亲自拜老武术家为师,学习太极、形意和剑术,他一生拳剑不离手,不仅强健了身体,还从中吸收有益的部分运用到京剧表演中去。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的一套剑舞已被世人公认为艺术珍品。 花草、绘画和武术不仅给梅兰芳的表演、服装、化妆等以直接的帮助,而且提高了梅兰芳的艺术修养,使他演的戏独具神韵和意境。梅兰芳演技高超,成为京剧艺术大师,是与他重视“戏外功”分不开的。 主打推荐 《梅兰芳传》刘彦君/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我的父亲梅兰芳》梅绍武/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 《梅兰芳》(大型画传)《梅兰芳》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出版。 《梅兰芳年谱》王长发、刘华/著,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文化人影记丛书:梅兰芳》成喻言、刘占文编/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深入读本 《梨园宗师-梅兰芳》李仲明/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梅韵麒风: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纪念委员会学术部/主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出版。 《梅兰芳唱腔选集》储晓梅/记谱整理,泰州市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出版。 《张謇与梅兰芳》张绪武、梅绍武/主编,南通博物苑/编,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出版。 《梅兰芳百年祭》徐城北/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延伸读本 《梅兰芳与二十一世纪》徐城北/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梅兰芳与中国文化》周姬昌/著,武汉:武汉大学社,1994年出版。 《梅兰芳艺术评论集》中国梅兰芳研究会、梅兰芳纪念馆/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出版。 《谈梅兰芳》齐菘/著,北京:宝文堂书店,1988年出版。 《忆艺术大师梅兰芳》许姬传、许源来/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出版。 《梅兰芳游美记》齐如山/著,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