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迈向浩瀚宇宙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开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110多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的和失败的约各占一半。美国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人类获得了382千克的月球样品。月球探测推动了一系列科学的创新与技术的突破,引领了高新技术的进步和一大批新型工业群体的建立,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昌盛,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福祉。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适时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月球探测,首先经历了35年的跟踪研究与积累。2004年初,中央批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继而,二、三期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大专项开展论证和组织实施。“嫦娥工程”经历了2004年的启动年、2005年的攻坚年和2006年的决战年,攻克了各项关键技术,建立了运载、卫星、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进入了集成、联调、试运行和正样交付出厂,整个工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为2007年决胜年的首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即将飞出地球,奔赴广寒,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科学探测。为了使广大公众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今空间探测的进展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月球的开发利用前景,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三年前提出了编辑出版“嫦娥书系”的创意,与编委会共同精心策划了《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6本科普著作,构成一套结构完整的“嫦娥书系”。
我们邀请的作者大多是“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他们科学基础坚实,亲身体验真切,文字表述清晰。他们在繁忙紧张的工程任务中,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挤出时间,严肃认真地撰写书稿。“嫦娥书系”是由6本既各自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科普著作构成的有机整体:《逐鹿太空》讲述人类航天的艰难征途与发展,航天先驱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蟾宫览胜》描述人类认识月球的艰辛历程;《神箭凌霄》追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成长过程并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翱翔九天》叙述中国各种功能航天器和月球探测器的发展沿革,展望未来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建设的蓝图;《嫦娥奔月》系统分析当代国际“重返月球”的形势,论述中国月球探测的意义、背景、方略、目标、特色和进程;《超越广寒》则是一支开发利用月球的“科学畅想曲”。
“嫦娥书系”力求真实而丰满地再现当代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事迹。我们相信,通过这一书系,读者将会对人类的航天活动与中国的“嫦娥工程”有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