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那支温柔深刻的笔

  《申》:我知道许多国外的女权主义者也骂过茨威格
  张玉书:我在德国讲授茨威格的这篇小说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反映不同,有3个女权主义者,看完后就骂,骂这个女人怎么可以这样荒唐,骂茨威格怎么可以写这样一个故事。但其他的学生看法完全不同,他们觉得这个女主人公自尊自爱。
  我们知道,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一对小男女热恋,女孩对男孩说,我有了。男孩的反应常常是“是我的吗”。这样一来,故事就变味了,感情也失去了原来的真挚、原来的迷人、原来的罗曼蒂克的色彩,变成了一种非常物质的东西,爱情立刻就被亵渎了。原本是相爱的时候自然发生的一件事情,现在你根本就是怀疑我们的感情啊。所以,这个女主人公不愿意找那个男作家,宁愿自己吃很多苦受很多罪,这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要找个男人生个孩子。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初的奥地利,未婚先孕是一件不为世俗和宗教所允许的事情,要遭受无数的讥讽、咒骂,但这个女主人公知道这个男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不希望那个电影中的对话在自己身上出现,她不希望自己从13岁开始就在营造的一个爱情故事遭遇到这样一个结局,宁可自己受这个罪。一个女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她非常了不起。这也是高尔基称赞的原因所在。茨威格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充满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爱,不像我们国家的一些小说,对情爱的描写显得非常冷漠,甚至是鄙视。至于女权主义者,说只是为了生个孩子而找个男人的人,我建议他再重读一下茨威格的小说。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