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中,刘海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但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而且培育出日后光照美术界的诸多重量级人物,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皆出自他的门下,他的艺术思想和个性追求影响了几代美术人,被誉为中国当代书画界的泰斗。他是一个受人尊崇的艺术大师,然而,苦难和误解、攻击与诋毁,却如影随形般始终伴随在他左右,使他成为一个备受争议饱经苦难的艺术苦行者。
那么,刘海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人吗?著名传记作家石楠所著的这本《海粟大传》,将呈现给您一个真实的刘海粟。
刘海粟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正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时虽渐有西风东进之势,但国人几千年来的封建意识仍不可动摇,他首创的男女同校,引进模特到课堂,乃至人体画展,被视为洪水猛兽般的邪恶异端,权倾一时的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通令全力追捕刘海粟。为捍卫新兴艺术,为中华民族文艺的复兴,险些招致杀身之祸的刘海粟,九死而不思其悔,终开中国新美术教育发展之先河。
没有任何外援的支持,刘海粟常常靠画展卖画筹得的款项苦苦支撑风雨飘摇中的学校,美专几经生死,在挣扎中走向成熟并不断壮大。当新中国成立之时,面对百废待兴的祖国,海粟义无反顾,决然将完全是他个人私产的美专无偿献给国家,并为美专转为“国立”而慰然。就此,海粟一手创办并苦心经营的上海美专,成为新中国首屈一指的艺术院校——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继续着为祖国培养艺术人才的使命。
刘海粟是一个个性鲜明敢作敢为的人,其对艺术的大胆探索、实践和超前意识,使他成为画坛的众矢之的,被某些人斥为“艺术叛徒”。对此,他非但不加以辩白,反而甘愿以此自居。他潜心艺术,孜孜以求,为汲取更多的营养,提升中华民族美术艺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历尽艰辛东渡日本,徜徉西洋艺海,在让中华美术走出国门的同时,自己也终修成正果,自成一家,30岁上就被法国艺术评论家称作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其画作不但受到众多同仁的追捧,更得到当代文化巨擘诸如蔡元培、郭沫若、徐志摩、傅雷、陈独秀的激赏。
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无论是“文革”中惨遭批斗、抄家,难有栖身之地,还是三度中风,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笔耕不辍,求索不止,其十上黄山的画作,令人啧啧称奇。刘海粟一生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声名享誉世界。
毋庸讳言,刘海粟一生经历了四次婚恋,这其中既有懵懂少年的逃婚,也有潇洒青年的一见钟情,更有沧桑老年的相濡以沫,无论是人负他,还是他负人,都是追求真爱真情的由衷选择。四次离合,四段情缘,爱恨怨怼,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刘海粟的情感历程;不虚伪不掩饰,勇于选择也勇于负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好父亲、一个伟丈夫。如果说这本《海粟大传》是一部艺术家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也应该是一部爱爱恨恨惊天动地的情爱史。
海粟老人的一生充满了爱,爱家人,爱朋友,爱学生,爱艺术,更爱祖国,百年后他向国家无偿捐赠了一生的珍藏,件件宝贝价值连城,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感天动地。
人说,苦难造就伟大。这应该是对海粟老人百年人生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