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在你身边》 巅峰之后平淡从容才是真

  即便是到了今天,都还是很怀念张学友在九十年代中期演艺生涯颠峰的情形。当时不管是演唱会上还是颁奖典礼上,张氏情歌一经出场,便是大合唱的海洋。还有那几年连续不断的唱片出版,竟然没有被一张是可能会被忽略的作品。类似的情况在谭张的年代出现过,但并不大意外。那个巨星辈出的年代,也同样拥有那个环境下的歌迷和受众。不过在四大天王走红的日子里,脸蛋和偶像似乎更能代表实力,一点都不帅气的张学友居然能排到四大天王的头名,那份实力显然含金量很高。

    热闹总是他们的,走到一定时候人总会淡定地这么想。而真正从辉煌走到平淡的人,却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就连我等看客,也不时回忆起曾经激动的岁月和场景,为昨天感叹为今天感慨。体会到“繁华是一场梦一场云烟一场空,情缘是起起落落来来去去的风”之后,才会把生活和现实看透,抽身进入一个没有大起大落自我的世界里面。当年四个天王级人物,有两位最风头的已经渐入如此佳境。一个是刘德华,一个自然是张学友。一个是看清事业的方向,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心胸自然就宽广。一个是有了家庭等于有了一切,把世界缩小到几百平米当中,也有他自己的天地。

    把张学友二十多年的圈内生涯回望过去,是一个椭圆形的轮回。中间是高峰时期的膨胀,两头则是宿命或者刻意为之的对应。早年是公司和自己的原因,出版频率有限。现在则是经过打磨和体验,自己自觉地放慢速度用心去沉淀有内涵的作品。一年一张已经看得出他在乎的是质量,而国粤语的交错则是说明他已经超越语言的限制,真正切入音乐的内在感动。当语言都不再是表达的障碍,听众和他的距离又近了一大步。就像《在你身边》一整张下来,并没有感觉到语言造成听觉上的意犹未尽,这一点就应该叫人暗自欢喜。

    事实上令人欢喜的远不是一点。《在你身边》表现出的安详、平缓、亲切的感觉,比这种隐藏的快乐要直接得多。进入自从张学友放缓出版速度以来,每一张专辑给人印象最深的都是这类温情的作品。当年是以《等你等到我心痛》《只想一生跟你走》的痴情感人,成熟之后才发现不动声色的温情更有杀伤力。与其靠伏特加一杯落肚地燃烧,倒不如细品葡萄酒后慢慢地上头来得有意思。随着环境和年纪升腾起来的韵味,比起直冲胃部的热力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张学友自己担任歌曲监制,把握住只在乎天长地久的依恋。

    除了这首歌,不少专辑中的作品已经没有以往的“词”味,更像是一篇散文或者故事,甚至是对女儿的口白倾诉。冷玩妹等新人不会像林夕他们一样兜转在精心设计的圈子中,反而以特有的直白表现出一个爸爸,一个住家男人,一个归于平淡的天王的内心。他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表达,不需要配合周遭伤心动情人的故事,只是唱自己这些年来的感受,在自己天地里有限的感受。《有一个地方》对家对女儿的眷恋,《好久不见》对过去激动的从容处理,《上不完的课》体验到爱的心情,是十几年前都不可能在他身上找到的东西。当时要是唱出来,他也不会红也不会被人所理解,或者是他自己也理解不到其中的深意。现在听来,看似平淡的旋律和歌词,经过他的演绎却充满了温馨,值得回味咀嚼,家和人生经历给了他太多的东西。所以在《但愿人长久》的新版本里,那份牵挂直逼当年珠玉在前的演绎,平凡之处乃现他的大将风度。

    相比之下《原罪犯》和内地版里的《理想国》等歌曲,显得过于“大”。虽然张学友不是第一次表现类似的作品,可是放到整张专辑当中,有些不合基调。若是作为单曲或者EP出现效果会更加好。平、静、亲等等最基本最平常最生活化的感觉才更衬《在你身边》的主题。正如我们喜欢听和唱的《再回首》唱的那样,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种真,让人有发自内心深处的舒畅。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