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股神——15位股林高手赢钱秘招大特写》后记

  5年前的国庆佳节,当我的那本汇集着68位中国证券高手智慧的新书《看赢家怎样炒股》面市时,应上海读者的邀请,我曾带着我“笔下”的6位投资高手赴上海做过一次炒股高手的报告。那热烈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许多读者在聆听高手们的精彩报告的同时,还向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我能写出更多的股林高手,而且把他们是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经验和投资技艺,写得越详细越好。
    转眼5年多过去了。我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热心读者和广大投资者给予我的殷切期望和热情的鼓励。尽管这5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风雨,采访难度一再加大,但我仍然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奋战在证券采访第一线,去寻找股市的“大智慧”,去设法挖掘出更多的“金矿”。
    5年来,我先后对上百名优秀的职业投资人进行了专访。在我采访的高人中,有成功的炒股大户,有技高一筹的机构操盘手,还有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人和券商。在这些专访中,我对他们多彩的股市人生,尤其是他们如何在激烈的博弈“沙场”上,能获得成功的经验及赚钱的诀窍,进行了比较详实的报道。本书选录的15位高手的投资技艺大特写,就是从其中精选出的一部分。
    5年来,1800多个日夜,我在漫长的“淘金”路上,直面众多的投资高手,和他们心碰心地交流,他们无私而慷慨地把各自积累多年的制胜方法和全新的投资理念,毫不保留地讲给我听。记得在上海采访被誉为“民间股神 ”殷保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热情地让我住在他家里,和他吃住、实战操盘在一起,他把自己10年来所积累的炒股绝招、技巧和所有经验,一点不漏地全盘托出。我们不分昼夜地交谈,为了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和掌握他的一些操盘绝技,他不仅把详细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还精心作出图形配上给我看,并且在实盘中一遍遍地演示给我。在我采访过的人物中,还有的高手甚至从千里之外赶来找到记者,要把自己制胜的绝活,无偿奉献给投资者。这一切,都令我感动。正是他们的无私和真诚,才铸就了这本书的灵魂,也才有了今天的“结晶”。
    然而,英雄并非是“神”,他们皆出自于平凡。作者笔下的股林高手们,他们也都曾经历过失败与坎坷,并非一起步就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之所以都走向了成功,成为了市场中的赢家,我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执著与勤奋。失败了,他们从不言放弃,胜利了,也不自满,而是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他们往往比常人付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我采访的许多高手中,有不少对股票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沪深上千只股票,他们都烂熟于胸。哪只股票哪一年是什么样的走势,甚至哪天有什么异动,他们都能“背”得出来。他们正是如此的勤奋,执著,才使他们走向了今天的成功,这也再次印证了“天地酬勤,功不搪捐”的古训。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无时不在变化着。股市更是这样,风云莫测,瞬息万变,我在采访中还发现,那些高手们对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就在本书最后完稿审定时,他们仍对自己以往“创造”的方法、绝活,重新进行审视和修改。他们永不满足地在探索着万变的股市规律。他们讲:“无论是谁,即使是世界级大师,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在股市里,以万变应万变,才是赚钱的根本。”因此,读者在学习这些股林高手的经验时,也要灵活运用,不可机械地照搬照套,在学习高手们的技艺时,更要根据自己的操作风格、习惯,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收益才会更大。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除了再次对接受我采访的高手们表示由衰的谢意外,还要特别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苏贻鸣先生,几年来,他一直关心着整个采访过程,支持我的工作,并在最后的审稿中,非常认真细致地核对每一个事实,直至细小的用词,都力求准确,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仅令作者敬佩,连那些高手们也都受到感动。
    此外,在本书的采写过程中,部分稿件曾在《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先行刊出,杂志社副社长肖国元和执行主编岳曙光先生给予了精心的编排,不仅使这些稿件在全国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许多读者还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采访对象,使我的作品更具有了广泛性。这一切,为本书的出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石”,在此,对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表示感谢!
   同时,在历时5年的采访中,还使我不能忘记的是广大投资者的帮助,有许多高手都是他们主动向我推荐的。还有,我也忘不掉我的夫人严竹兰女士在我采访最困难时给予我的极大支持,她不仅鼓励我去克服困难,还经常和我一起制定采访计划,协助我审查稿件、校对,并作为第一读者“挑刺” ,提意见,使作品更适合投资者的口味。
    在本书付梓之际,俞天白老师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特表由衷感谢。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