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后记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成熟的剧种,它不仅音乐动听,而且流传广泛、名家辈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京剧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外国朋友的眼中,中国京剧不但是美妙绝伦的表演艺术,而且是充满了东方古国神秘色彩和魅力的精美工艺品。
    我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常感受到外国留学生对京剧的好奇与喜爱。在他们的眼中,京剧已经与长城一样,成为中国的象征和标志。在我的“京剧欣赏课”上,尽管他们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却非常认真地模仿京剧的唱念,虽然他们的动作显得那么笨手笨脚,却无法掩饰他们内心的兴奋与激动。
    留学生们对京剧艺术的强烈兴趣,使我产生了写一本关于京剧基本知识读物的想法。感谢国家汉办给予立项支持,感谢京剧名家欧阳中石先生、张金梁先生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我完成了《中国京剧述要》一书。没想到的是,由于这本书,使我有缘认识了两位非常珍贵的朋友。
    一位是日本东京庆应艺术大学的资深教授山下辉彦先生。山下先生是东京票房的主要组织者与积极参与者,他不仅能拉会唱,而且对京剧的全身心投入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在家中装修了一间隔音的琴房,每天苦练琴艺。每逢票社活动,他便兼任摄像、导演和剧务,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山下先生在东京买到了我的《中国京剧述要》一书,他听说我正在日本,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到东京参加他们的票房活动。就这样,我两次从名古屋到东京,与日本的票友们在异国他乡高歌西皮二黄,切磋唱念做打。我突然发现,京剧艺术具有超越时空,超越政治、种族和人情世故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的感染力。
    这是我有生以来所参加的最昂贵的票房活动,也是我最难忘的票房活动。我亲眼目睹了海外京剧爱好者对京剧的向往与痴迷,深感弘扬京剧艺术的必要与紧迫。由此我想到,京剧毕竟是视觉艺术,仅靠文字说明的方式介绍京剧知识,难免“隔靴搔痒”,如果能配上彩色图片,形象地展现京剧的造型、服饰、化妆等多方面的风采,那该有多好!
    这时,我认识了第二位珍贵的朋友——上海学林出版社的林震浩先生。我与林先生素昧平生,我从日本回国以后,发现信箱里躺着两封他的来信,我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林先生在没有收到我回信的情况下,继续给我写信,表明了他要找我的决心。第二,他用的信纸都是已经用过一次的废旧复印纸,这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这样,林先生不但鼓励我支持我,而且为我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达世平先生,我又鼓起勇气,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至此,已有三年的时光了。
    在本书就要完成的时候,我回想自己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京剧爱好者,却成为介绍京剧著作的作者,心里有一丝的骄傲,更有无限的感慨。我想告诉喜欢京剧的朋友们,我们每天唱的京剧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可以引以为荣的民族文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尽兴之余为京剧做一点儿事情,那我们的京剧就会永远立于艺术之巅,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05年10月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