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的源头是金庸 一部《武林外传》让宁财神成为大家熟悉的名字,而其中的江湖、大侠,包括“葵花点穴手”都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宁财神小时候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开始看的时候喜欢《神雕侠侣》,看了很多遍。稍微大一点,喜欢《倚天屠龙记》,因为里面的武功多,而且主角的武功一直在递进,看起来有种练级的快感。再大一些,就喜欢看《笑傲江湖》了,宁财神说,他当时隐约能了解令狐冲的心态,知道洒脱的不易,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能理解令狐冲的那种无奈,洒脱背后的无奈,“其实令狐冲不算是太积极的人,身上有道家和儒家的交集,但他处理得并不算太出色。我不希望自己变成他那个样子。”宁财神坦言,《武林外传》受到了不少金庸的影响,所有的江湖架构,都是从金庸那边扒来的,连人名都从他那儿扒。就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看得太多了,宁财神总想自己创造一个江湖。大多的武侠小说,主人公都是生活在江湖生涯的辉煌时代,比如他们写盗圣,就会选在盗圣退隐江湖之前的故事,而宁财神选择了退隐之后的故事。他们写传奇,宁财神写家常生活。“早几年写的话,我也许也会写传奇,后来因为年纪大了些,对社会、对人的思考角度不一样了,所以才会想写家常故事。”
爸爸讲《岳家将》,爷爷讲鬼故事 幸运的是,小时候父母并不干涉宁财神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爸爸甚至非常赞成他看杂书。而且父母觉得,看书多了,写作文至少不会出现病句之类的,语言资源肯定也比一般人多。儿时宁财神的书都是家里给买,爸爸每次出差,都给他带回很多连环画,还有科普类的读物,爸爸以前还给他分析,西洋剑和中国剑法如果碰到一起,会是什么局面。所以宁财神到现在对科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上网有两个频道必看,娱乐和科技。小的时候,爸爸经常给宁财神讲故事,《封神演义》、《岳家将》,还给他画岳云,给他做两个大锤,用木板钉的,八棱锤。爷爷也爱给他讲故事,讲茅山术,撒豆成兵,这也造成宁财神现在写东西动不动就想写怪力乱神。爷爷讲过的鬼故事让宁财神印象很深,讲农场的插队知青在山里碰到的各种邪事儿,全是有鼻子有眼的,还讲解放前,他碰到老道士,能使掌心雷,还能从耳朵里祭出一把小剑,夜里发着光。由于从小受到鬼故事的“熏陶”,宁财神现在对鬼故事也特别感兴趣,还一度用“宁采臣”的名字在网上写鬼故事,“我写过鬼故事,但那时候写得不好,很多关键的地方还没搞明白,现在要是写,肯定会写得特别好,因为知道鬼故事的原理是什么了。”至于鬼故事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宁财神则笑言,他不说,他要留着自己写戏使。
偷了一部《子不语》 虽然从小就喜欢看书,但是宁财神的作文成绩一直很一般,他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爱写小说,尤其是“神鬼”小说,“我记得有个题目,叫路灯,老师那意思,估计是想让我们写写城市建设之类的,我后来一高兴,就写了一个路灯下的鬼怪故事,讲一条小路就一盏路灯,忽然灭了,只有一个白内障的人能看到那盏灯什么的。
老师也没生气,就是没给高分。“宁财神说,他以前写作文,特别爱写对话,因为好唬弄字数,一弄就三五百字出去了,所以写作速度倍儿快。
谈到鬼故事,宁财神提到一本有着“特殊”经历的书———《子不语》。《子不语》是一本清代的老书,全是鬼故事,过了很多年之后,才知道那本书叫《子不语》,那书是宁财神小时候在别人家偷的。初中的时候,宁财神去同学家玩,翻着那本书觉得太好看了,就拿回来了,“反正他家书多,一屋子全是古书。那个同学家也挺有意思的,特别阴森,全是红木家具,跟庙似的。他家太爷爷是读书人,睁眼瞎,看不了书了,叫别人帮着念。我有时候去玩,就帮老头念书,然后混点零食吃。现在想起来,他家是太怪了,感觉是时空大挪移,直接从清代跳到了八十年代。”
喜欢王朔的人、阿城的书 度过了喜欢鬼故事的少年时代,长大后宁财神最爱看的书是《万物简史》,他说,那是一本可以改变人生观的书,“妙处之多,一言难尽。如果我有孩子,我会让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本书。”在宁财神看来,《万物简史》其实就是一本近代科学史,但写法挺八卦的,其中有大量的科学家的小八卦,但牵涉到科学本身的东西又很严谨,因此读起来十分有趣,甚至可以影响到人生观,“比如说,生命来得如此不易,几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他是用数据说话的,而不是用说教的大话。”宁财神现在看的书大都是从当当和卓越买的,谁畅销就买谁。碰到合适的书,可以一目十行,不合适的,半天也看不到一页。宁财神说他看的小说不多,“文学的标准很难界定,在我这里,标准很清晰,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我,看书是为了享受,如果享受不到,那就别怪我自认文盲了。”王朔是宁财神喜欢的近现代作家,有时候会看些王朔的杂文,但最近也不太看了,“王朔的小说,我基本都看过,但现在让我重新再看,我估计也提不起精神,金庸的估计还能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