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让思想带来快乐

    思想和电视是敌人吗?我说不是。谁说电视就一定不能表达思想呢?谁说思想就一定是沉闷的,而不是愉快的呢?我想做这样一档电视节目:它一定是有思想的、它一定是有价值的、它一定是让人愉快、令人兴奋的——《头脑风暴》就是在努力实现着这种追求。
    我们的嘉宾是有思想的,他可以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地表述思想;他也可以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地说出感受;他可以显得温文尔雅,也可以变得极富煽动性。嘉宾用什么方式表达思想,完全取决于作为导演如何为他设计环节、设计情境,关键在于节目设计什么样的语境让他去表现、去表演。
    我们的观众是有思想的,他可以默默地听,也可以按捺不住地一吐为快。区别在于我们设计的话题展开方式让观众有怎样一种心情,我们的风暴是否有足够威力卷起他们说话的冲动。
    我们的主持人是有思想的,他可以冷静地说,热情地说,幽默地说,或者他不说,但是他却有能力让全场每一个人都有欲望尽情地说,关键在于我们要做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一切尽在追求,在孜孜不倦地制作财经电视谈话节目的时候,我们必须想清楚,我们在追求什么。
    想清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曾经在《对话》栏目做导演的时候就经历过是做人物还是做事件的争论。当时的追求是用镜头讲述一个完美人生,讲述一段让我感动的经历。我带着感动制作了吴敬琏、梁定邦等人物对话系列,把《对话》做成了有众多观众参与的人物专访。应该说那是一段让人留恋的日子,那些片子也应该是一些优秀的片子。但是《头脑风暴》仅仅讲述一些感人的财富故事肯定无法实现风暴的威力。《谁最受尊敬》我们让企业家辩论;《让梦想继续》我们让全球最有影响力公司的CEO接受挑战,我们让杰姆·罗杰斯与郎咸平交手,让华普和比亚迪把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展示出来进行解剖;《头脑风暴》一直在寻找让风暴来得更猛烈的最佳方式。
    张蔚用快乐制造风暴,袁岳用智慧催生风暴。对于谈话节目来说,主持人是灵魂,是核心竞争力。主持人用自己的阅历、用自己的风格塑造着节目的风格。审看他们的节目,是一种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在台上自如表演。
    我们把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媒体、学者,放在同一个情境之下,让他们面对共同问题,让他们思想碰撞,观点交锋;在主持人的掌控之下,《头脑风暴》希望呈现给观众的是思想的盛宴,是快乐的洗礼。
    但是,这也许还不完全是我们想要的节目,我们的追求是否实现,是否圆满,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观众。

    (作者系《头脑风暴》栏目制片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