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热还是炒焦

    笔者近来先后收到两份电子邮件,乍一看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素材,仔细读却发现其主题都指向一位年轻女作家。前一篇说某文学网站搞了个民意调查“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结果曾炜、郭妮、郭敬明等青春文学写手名列前茅,超过了鲁迅冰心,而余华、苏童莫言王安忆等当代著名作家都没有进入榜单,并且得票很低。这个调查结果一公布,自然引来众说纷纭,有人甚至以“鲁迅PK不过‘玉女作家’”为话题打起了口水仗。一时间,围绕这个调查产生的采访报道占据了国内不少媒体的版面。

    昨天,记者收到的第二份素材稿,标题同样惊人:《中国版J.K罗琳浮出水面——××斥资600万赞助华语偶像》,大意说排名“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第一的曾炜,作品销量已接近700万册,“流行程度不但远远超过了郭敬明、韩寒,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为此,某公司决定投入巨资赞助曾炜即将出版的新书,这本书开机便“首印60万册”。

    看完这两份电子邮件,记者的第一感觉是:为了宣传新书,现在一些书商策划炒作的手法、流程越来越纯熟和流水线化了。第二感觉是:可惜牛皮吹得太大,一会儿跟鲁迅比,一会儿跟J.K.罗琳比,这有可比性吗?又弄出些谁也说不清的天文数字,就像前阵子恶炒了一把的“亿元女生”郭妮——那个长相楚楚动人的小姑娘被说成日日狂写十余小时、作品年销量冲刺500万册的“超人”——有谁真的相信呢?

    知道曾炜这个名字始自《我为歌狂》,这部超级畅销书为她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比一些横空出世的所谓写手应该要强许多。可是,一旦躺上了炒作包装的流水线,天才和庸人便也显不出什么区别了,只剩下一个“俗”和一个“假”字。最可怕的是,“炒作”能把人炒热,也能把人炒焦。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