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地摊兜售的盗版书,今夏竟然披着合法的外衣,参与各类名目繁多的书展、书市。日前,本报记者随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暗中察访,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又发人深省。
教师推荐盗版 《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传世名著也出了盗版,且装帧精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在校大学生甚至大学教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边门、华东师范大学后门,地摊或黄鱼车上售卖的古文盗版书数量让人咋舌。
都说盗版书错别字连篇,连常用字都有差错,何况拗口艰涩的“之乎者也”。可枣阳路上一名李姓摊主却说:“激光照排,与正版的一模一样,没有差错,不信你自己翻一翻。”研究生小徐连翻了《项脊轩志》《曹刿论战》两文,确实没有发现别字、错字。标价38元的书,花10元就可以拿走。
更令人惊讶的是,采用高精技术印刷的《图说中国》系列书,也在书摊时有所见,其印刷质量堪与正版叫板。自称是书摊“常客”的比较文学系研究生小黄告诉记者:“系里的老师都推荐我们去买,一年多来我已买了30多本。既有畅销小说,又有外国文学作品。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等,《简爱》《飘》《乱世佳人》等也买了一大摞。每本10元,非常实惠。”
书展书店现形 在百货商厦广场的书展、社区的书市、超市的书档、公园的书摊,甚至区县人代会上的图书销售点,都能发现盗版书的踪影。由于这些书市、书展都是缴纳管理费,借助各种名义组织的,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连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这里买教辅书、解题书和升学指导之类的书籍。由于缴纳了租场费,这些地方盗版书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般是5至6折,很少有4折以下的。
收钱卖书雇佣的是小贩,幕后的则是图书发行圈内的老板。记者曾在某社区看到,一些不明就里的老人在居委会的鼓动下,纷纷掏钱买了《太极拳》《木兰拳》等许多健身、烹调类书籍,对折价令老人们喜滋滋的。收了管理费的居委会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请上门来的全是盗版书。
经不住利益诱惑,如今个别超市内的书档,也堂而皇之地把盗版书与正版书混在一起卖。据了解,超市的盗版书多为名列最新销售排行榜的图书,既能保证销售快,又免得夜长梦多留下后患。
难以顺藤摸瓜 面对各路渗透、沉渣泛起的盗版书,各区县文化市场的执法部门既心知肚明,又无可奈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执法人员认为,就事论事,仅仅收缴几本盗版书作为“成绩”,往往治标不治本,于事无补。但盗版书圈内规矩分明,等级森严。一本书从盗、印、流、转、贩、卖,直到读者手中,需要经过七八道甚至十几道关。最底层的小贩根本就不认得真正的幕后老板,如何“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令人不安的是,外地一些城市中,有一定规模设备、技术的中型印刷厂也在偷偷承接盗版书的印刷业务。据透露,上海的盗版书90%是从外地流入的。
堵塞盗版书流通渠道,仅仅靠突击执法收缴是无济于事的,而应该与相关出版商、印刷企业等联手,互通信息,堵印刷渠道、封流转关口、闭批发站点、查书目来源、禁伪版书展……只有层层封堵、打击,才能使盗版书绝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