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不要订个“十一五”规划

    面对“十一五”,股市这个领域不能老是拖国民经济的后腿,这个领域的主政者不能老是坐在“火山口上”,相反应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十一五”规划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获高票通过,规划为我们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将掀开新的一页!

    温家宝总理在为“十一五”规划所作的情况说明中,介绍了“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其中有几个宏观指标颇发人深思: 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57.3%(年均增长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9.2%; 财政收入增长1.36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倍; 外汇储备从不到2000亿美元增加到8198亿美元,增长近4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则从6.43万亿元增加到14.7万亿元,增长1.29倍。

    这就是说,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长仅为GDP增长的一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外向型经济,而增长所得主要不是用于增加消费,很大一块却转化成为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即转化为金融资产。

    毫无疑问,在上述各项增长指标中,农民收入增长(5年增29.2%,年均仅5.3%)是最低的。但是,如果把股民的收入增长统计在内,5年中市值损失上万亿元,那可是大大的负增长了,看来农民兄弟比股民还要幸运些。问题是,外汇储备和居民存款增长如此之速,同为金融资产的股票市值,何至于竟大大缩水呢?

    这不,日前央行又有报告说,2月底全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7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5万亿元,达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统计显示,去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为14.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14.1万亿元(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这就是说,今年1、2月份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1万亿元(以往是一年增1万亿元),固然这里有发年终奖的因素,但储蓄增长之速,股市却久攻1300点而不达,让人从心底感到这决不是什么好事。

    都说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存款人要面对养老、医疗、教育等预期性支出,其实也不尽然。众所周知,我国的储蓄存在“二八现象”,即20%较富裕的人群拥有80%的存款,而他们绝大部分住在城里,应该说社会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大部分社保不到位的人群却无多余的钱去储蓄。说到底,储蓄年年增1万多亿元,而总共才几万亿元市值的股市却少人问津,还是安全性使然。诚信的严重缺失导致社会对股市产生恐惧心理,越是有钱的人越感到股市不安全,越愿意把钱存银行。

    如今,“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画就,各行各业都有了奋斗目标,股市能不能也订个“十一五”规划呢?不是说要股市管理部门保证股民一年能赚多少钱,这是谁也做不到的。但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GDP年增7.5%的指标,我国GDP总值将从2005年的18.23万亿元,到2010年增至26.17万亿元。再按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人,届时人均GDP便为1.9万多元,若按1∶8的汇率已超过2400美元,为当初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的3倍。在接近人均3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际,50%的证券化率不算高吧?如此,则5年后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值当达13万亿元,比现在的三四万亿元市值增加3倍多。

    在已经过去的“十五”期间,股市是所有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中表现最差、参与的市场主体损失也最大的领域。既往不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面对“十一五”,这个领域不能老是拖国民经济的后腿,这个领域的主政者不能老是坐在“火山口上”,相反应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在笔者看来关键是两条: 一是大力改变诚信严重缺失的现状; 二是就像温总理在记者会上谈及人民币汇率时所说的,不要再发生“出其不意”的事情了,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果能如此,7000万股民在“十五”期间损失的财富,理应能在“十一五”期间加倍地给补回来。

    本人主页: http://hwn.51msn.com  欢迎讨论 欢迎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