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么多人口,懂英语的不少,为什么既懂英文、中文又好的翻译人才却奇缺?”在5月低举行的第三届CASIO杯翻译竞赛新闻发布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及出版界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叶路提出,现在,由于全社会对学习外语的重视,翻译已经从以前的小众行为变成了大众行为,这使我们的翻译出版物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不具备翻译图书人才的出版社也介入这方面的出版,使翻译读物一方面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却出现整体水平逐渐走低的态势。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黄源深教授指出,上海的翻译力量曾经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江山,而如今我们的翻译界发展却相对落后,不少人英语不错,但是中文很差。比如在第二届CASIO翻译竞赛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的第一名被土生土长的新加坡选手拿走了。我们的选手不是输在英文上,而是输在中文上。你有再好的英语水平,却不能用恰当的中文准确地表达出来,怎么可能是好翻译?所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学好英语,但千万不要忽视了中文的学习。不可否认,“新八股”已成为时下翻译界新出现的“恶习”。
原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认为,在如今经济大潮影响下,人心浮躁,翻译求多求快却不求精。以前一个翻译家一部作品要2-3年才能完成,而现在一些翻译者半年就可以拿出二三十万字,缺乏精雕细琢,自然出不了精品。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谈峥提出,翻译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应该把它看作是创作的一部分。
基于目前的这些翻译现状,专家们希望,通过举办翻译竞赛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翻译新人,引起大家对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