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唱片公司联合起诉XM卫星广播公司

    5月16日,美国最大的付费广播服务提供商XM卫星广播公司(XM Satellite Radio Inc.)受到来自Sony BMG 和百代(EMI)等唱片公司的联合起诉,要求法院阻止XM一项提供音乐下载服务的新产品面世。包括Sony BMG 和EMI在内的10家唱片公司当日向联邦法院指控XM侵犯了他们的版权,同时要求一定数量的赔偿金。据悉,XM一种名为“Inno”的新产品,可以允许用户按照艺人、歌曲名称或音乐流派进行分类并从其广播网络上保存长达50小时或约1000首单曲的音乐。该项起诉称,“Inno”服务可以使XM订户保存并无限次播放所下载的音乐,从而使其购买CD或从iTunes等渠道付费下载歌曲大大减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此次起诉风波重新提出了唱片业的一个老问题,即广播业者是否该为播放歌曲付费给唱片公司。

    美国国会曾就此作出历史性的决定,认为只要向歌曲作者和出版商支付相对较少的版权税,电台就可以随意播放它们喜欢的音乐,但并不需要向唱片公司付费。同样地,消费者从广播电台节目中录制音乐一向被认为是正当使用。但是,当国会在1998年制订面向互联网和其它数字广播的规则时,它授予了唱片公司从互联网和卫星广播中收取版权税的权利。这就对不同的新数字媒体公司制订了不同的规则。

    当下问题的焦点就在于XM数位广播内容的录制和保存能否合法化。唱片公司将XM公司的Inno视同于可以免费进行iTunes下载的iPod, 从而要求XM对唱片公司支付高额的版权费。而XM的管理层则坚持认为Inno只是类似于从广播中录制音乐,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下载。因为用户录制的音乐将被锁定在该设备中,而不能将音乐放到网络上传播,从而确保了用户只能出于私人欣赏目的使用。同时,只有续订XM的服务,用户才能继续欣赏这些录制的音乐。进而,XM公司还在一份声明中称,唱片公司此举是在试图抑制创新,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损害了消费者为个人用途而复制音乐的权利。

    而在更深层面上,此次诉讼再次彰显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传统音乐产业的挑战。随着MP3技术、P2P技术的出现、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新型商务模式的涌现,传统音乐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各家唱片公司通过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已经对多家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涉嫌通过对等文件共享(P2P)等途径非法传播版权音乐的行为提起了超过13000起诉讼,包括1999年广受关注的Napster起诉案以及2003年对500 多名使用P2P 技术从事文件分享的个人提出起诉等等。但2003年4月,美国联邦法庭宣判Streatmcast Networks和Grokster等提供P2P文件交换服务的公司胜诉,驳回了音乐与电影制片商的多项指控。而RIAA通过打官司的威胁让P2P用户不再进行音乐文件交换也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更多的P2P用户已经转向匿名交换。可见法律诉讼并不是唱片公司维护其利益的绝对有效的手段。

    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和新型商务模式的出现,由此带来的利益平衡的丧失、产业生态空间扩张对于新的协调制度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于数字化的音乐产业,需要协调的利益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唱片公司、录音设备公司、艺人、零售商、消费者等,而是扩展到了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I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T 设备制造厂商、软件公司、消费类电器制造商等更广范围的产业主体。这对于唱片公司及其利益维护者RIAA等组织也同样是一个新的挑战。

    除此之外,来自消费者观念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与理解也制约了唱片公司捍卫其原有利益的努力。仍有相当的消费者并不认为音乐文件的网络下载和分享是一种盗版侵权行为,相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由生活方式。各大唱片公司以及其他相关团体如何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对此进行有力的宣传,仍是任重道远。

    总之,这一起诉事件也充分折射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升级和新的文件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监督、执行现有音乐产品产权保护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传统的法律制度的不适应性也进一步凸现,传统音乐产业必将在多方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新的均衡。

    当然,我们也应同时看到,事实上,今年初各唱片公司就与XM展开了谈判,虽然因为利益冲突终究于近日提起诉讼,但由此体现出的唱片公司积极实施参与制定新音乐产业标准和规则构建的努力,仍然是其在不利的大环境之下的积极选择。

    至于在此次的起诉案中,究竟唱片公司和XM卫星电台哪一方会最终胜出,是否能就此达成一个广播与唱片业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