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王菲退出歌坛。2003年12月30日凌晨2时50分,梅艳芳的病逝似乎提早预言了这个没有天后的年代。内地歌坛天后那英,经历生子以及感情纠葛,已经几年没有唱片问世,最近发片《我要快乐》的张惠妹则是下坡路一路走下来,往日风光不再。梅艳芳、王菲、张惠妹、那英,这些身影一一走远之后,自此,华语歌坛天后不再……
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狂欢把一个率真的中性女孩推向了舞台的中心,她不够美丽、不够性感、不会讨好,她的唱功备受指责,甚至她最引人注目的舞台表现也有人看不惯。但是现在,在这场狂欢结束8个月后,她神奇的享受着一个真正的歌坛天后该享有的一切,人气、眼球效应、天价代言和国民的好感。如果你非要列出一个硬件指标衡量她,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成为天后,但是现在她是我们延续天后之路的惟一希望。
她具备她的对手永远也没有的东西:风范;尽管她缺乏一个天后甚至是一个好歌手最起码的东西:作品。
到底她自己就是娱乐致死年代的最后作品,还是下一个梅艳芳,只有时间能回答,我们能做的,只有期待和祝福。
硬指标1 舞台范儿
1.8亿身家造歌坛天后
1982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给了梅艳芳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她一曲《风的季节》唱下来,立刻让资深评委黄霑和顾嘉辉惊为天人——黄霑给了她满分50分,而评判主席顾嘉辉则给了她49分。
30多年的歌龄终于将只有初中学历的梅艳芳从“歌女”慢火熬成了最受观众欢迎的“天后”。她那些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火爆十足的肢体语言和舞台表演,不仅给她带来了东方麦当娜的称誉,还给她以从“坏女孩”到“妖女”再到“淑女”的百变风貌。
在多次获得香港演艺界的各种唱片及歌曲奖项后,1989年,梅艳芳激流勇退,宣布不再接受任何音乐奖项,以此提携新人。1995年,为以身示范,梅艳芳再次踏上舞台。
说到收益,唱歌为梅艳芳带来了资产中的一大半:梅艳芳共推出过近40张唱片,包括《坏女孩》及《妖女》等,全部唱片总销量超过一千万。以平均每张80元,分红15%计算,梅艳芳的唱片总收入约为1.2亿元;而在演唱会方面,梅艳芳至今已经在香港举行过百场演唱会,以60万一场计算,收入约6000万,这还不包括巡回演唱会的收入。仅此两项,梅艳芳的身家就到了1.8亿港元。
硬指标2 影后范儿
片片热卖的“百变影后”
与梅艳芳“歌坛天后”称号齐名的,是其百变影后的身份。
1996年,在许鞍华执导的影片《半生缘》中,梅艳芳的不俗表演为她在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3届香港金紫荆奖评选中,赢得了最佳女配角奖。但与那个凭《胭脂扣》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梅艳芳相比,如今的梅艳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她成了一位难得的百变影后。
从文艺片到喜剧片,从动作片到黑帮片,这位百变影后都有着相当精湛的演出——与周星驰合作主演的喜剧片《审死官》票房大卖;与成龙主演的动作片《醉拳II》、与张曼玉等人主演的《东方三侠》赏心悦目;与周润发合作的所谓黑社会片《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更是堪称精品……
梅艳芳拍过的电影不下40部,如《胭脂扣》、《金枝玉叶2》及《男人四十》等,以每部片酬平均150万港元计,梅艳芳从电影中拿到的收入就有6000万。但对梅艳芳来说,这些浮财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人拍戏只为赚钱,有人说电影是他的梦。我自己呢,希望尝试不同角色,因为电影是人生的缩影,是一个梦。”
硬指标3 大姐范儿
侠义心肠帮助公益事业
2001年12月27日,梅艳芳正式出任“香港演艺人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成为该协会成立以来第一位女会长。
从此,梅艳芳的侠义心肠有了更好的方式发扬光大。
2003年5月SARS一度肆虐,梅艳芳立即号召香港演艺人协会成员声援“抗击非典”,在得知工商界已筹得1700万港元给受影响家庭后,她发起“茁壮行动”,从演协旗下的“爱心慈善基金”拨出50万港元。与此同时,为抗击非典举行的另一大公益活动——“1:99音乐会”也由梅艳芳领导下的香港演艺人协会成功举办。该演唱会邀请了众多明星倾情歌唱,演出所得的收入全部献给了非典病人和家属。
就算身患重病,梅艳芳依然没有放下对公益事业的一颗爱心。当得知沈阳市体育博览中心要举行“亚太残疾人十年”大型系列晚会后,梅艳芳十分认真地和组委会签约,表示自己将铁定献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