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侠欲推“武林盟主” 作者群将出大师?

    论道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云波是“大陆新武侠”概念的首创者和积极倡导者,被称为“大陆武侠研究第一人”,现主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侠文化”专栏,多次担任武侠类文学奖专家评委,至今已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评论100余篇。

新武侠很少写“大义凛然”  记者(简称记):“新武侠”作为一个概念,是媒体的一种笼统称呼,还是确实在学界得到承认?

  韩云波(简称韩):“新武侠”全称“21世纪大陆新武侠”。我从2002年起开始关注新武侠,后来,我的一个谈话《大陆新武侠之发轫》刊于《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年第6期上,而当期杂志也明确将封面上的“中国大陆首家武侠期刊”更换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杂志”,这算是概念的首次提出。

  我认为,大陆新武侠以及新武侠概念,一方面是媒体在进入一个文化新时代对新兴武侠潮流的印象式概括,以区别于金、梁、古、温、黄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另一方面,它确实在学理上成立,因为大陆新武侠在很多重要方面与港台新武侠有四个很重要的不同。

  一是江湖图景或者说武侠核心观念的不同,港台新武侠的核心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民主-正义”观念,而大陆新武侠是个性主义的“自由-正义”观念;二是作者身份中性别格局的不同,港台新武侠是男性独创,大陆新武侠是男女共创,这就引入了女性的新视野;三是智慧方式的进步,大陆新武侠作者有很多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创新了武侠的文字韵味、想象空间、文化视野等;四是知识立场的拓展,大陆新武侠跟许多其他小说类型如奇幻、青春、历史、侦探等相结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幻想文体。

  记:对读者来说,与金庸、古龙、温瑞安等相比,新武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韩:首先是文字韵味不一样,金庸小说被称为“金氏白话”,古龙和温瑞安则是吸收了电影分镜头脚本之后的产物,但大陆新武侠很强调汉语本身的审美韵味。其二是观念层面,大陆新武侠有更多的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但又不同于黄易式的“电玩式”和温瑞安的“无厘头式”写法,在后现代的同时也追求深度模式。三是人物形象,大陆新武侠中,像郭靖那样大义凛然的人物已经很少了,更多的人物兼具严肃与搞笑、坚定与摇摆等多重性质。

《诛仙》不是“正宗”新武侠  记:当代新武侠创作中,凤歌、沧月是否算是最突出代表?他们两个“新”在哪里?

  韩:凤歌和沧月当然是最突出的两位。凤歌对传统的继承性较多,他主张“改良”式的渐变,情节、文字都还是与金庸、梁羽生的风格相似,但内涵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凤歌很大气,坚持下去,定有所成。沧月和她笔名的寓意“沧海明月”一样,她的文字很空灵,人物也很空灵,字里行间充满着才华横溢的气象。打一个比方,凤歌和沧月,一个如郭靖,一个如黄蓉,都是目前武侠世界里的“极品”吧。

  记:《诛仙》、《长安乱》这些作品影响巨大,能否算是“新武侠”作品?

  韩:严格地说,《诛仙》和《长安乱》并不算是“正宗”的新武侠,《诛仙》走的是奇幻路子,《长安乱》仍有青春痕迹。

  记:新武侠创作中,有没有可能出现像金庸、古龙等一样的“大家宗师”?为什么?

  韩:就目前而言,有一批人的起点很高。小椴在2001年的长篇《杯雪》就可以和《书剑恩仇录》相比,凤歌《昆仑》也有《射雕英雄传》的气象。沧月、步非烟、方白羽、丽端等,也都在努力营构自己的世界。但是,他们也仅仅只能说是和早期的金庸、古龙相比,而还不能说超越。他们是有这样的潜质的,问题是看他们下一步怎样做。总体而言,我是个乐观派,是对大陆新武侠充满信心的。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