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歌手撑起半壁江山 只有明星,没有巨星

    刚刚过去的2005年里,广州演唱会市场算是做到“十全十美”。因为十场演唱会的上座率都超过六成,成绩合格。高分的有取得接近满分(全场爆满)的杨千嬅以及“超女”演唱会;而低分的则是刚过合格线的许冠杰演唱会。从整体成绩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前几年演唱会市场的低迷后,去年的广州演唱会正逐渐走向复苏,例如与2004年全年7场演唱会的数字相比,场数方面就增加了40%;不过与北京每周一场演唱会以及上海外国巨星云集的情况相比,广州还是有很大差距。不过,从去年的演唱会市场中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1 后起之秀撑起半边天

  以往广州演唱会都是老一代歌手的天下,例如“四大天王”、谭咏麟以及林子祥等,每次都是这些歌手才能卖座,而年轻一辈根本就不敢踏足天河体育中心。这种情况在去年有了彻底的改变,在10场演唱会中,容祖儿、杨千嬅、陈奕迅、古巨基这些从来没有来过广州、甚至没有来过内地举行演唱会的香港后起之秀,撑起去年广州演唱会的近半壁江山。 

  这不仅是他们首次在内地举行演唱会,在票房方面成绩也不差。其中杨千嬅演唱会取得全场爆满连过道都站满人的佳绩;容祖儿演唱会也有将近九成观众的成绩;成绩稍差的陈奕迅也达到七成左右的上座率,而且他是在体育场举行,如果折算起来入场人数也超过2万,作为休息一年后首次复出的演唱会,能在广州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已经是不错了。 

  反而一些老将的成绩就并不乐观,例如“继续微笑”的老将许冠杰在广州就变成苦笑,上座率只有六成左右;而王菲宣布暂时退出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也只有六成多一点的成绩。据闻今年还有更多例如五月天、Rain等新一代歌手将会前来开唱,相信广州演唱会市场将会继续是“后生当道”。 

  特点2 超女神话广州延续

  许多人本来都认为,“超女”只是在北方地区受欢迎,在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可能会受到冷遇,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超女”广州演唱会的门票销售时间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但却取得空前的效果,有超过九成的上座率。当然,这次广州演唱会火爆也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许多“笔迷”都视这场演出是周笔畅的主场,所以纷纷从全国各地赴广州“挺笔”。“笔迷”人数接近入场观众的一半,甚至可以说这场演唱会是周笔畅的广州演唱会。 

  同时“超女”演唱会也开创了演唱会文化的先河,开唱的当天上午,“笔迷”和“玉米”就已经“攻陷”了整个天河体育中心,到处是支持偶像的横幅以及标语,歌迷更穿着整齐的服装进行大巡游,现场仿如一个嘉年华会。许多路过天河的市民都感叹说,这么多年来都没有看见过如此大的歌迷活动场面。希望这次“超女”的成功是一个好的开始,令更多优秀的内地歌手可以来广州开唱,而不再只是港台歌手的天下,同时也希望这种演唱会文化可以得以继续,这样才会更加繁荣广州的演唱会市场。 

  特点3 低票价已成主流

  一直以来,广州都是以低票价著称的,而这种低票价策略在去年基本上得到各方的认可,不少歌手都纷纷自愿减价来迎合广州这个市场。例如去年广州“超女”演唱会的票价是全国最低的,最高仅为480元,最低为破天荒的50元;而陈奕迅演唱会就是采取了最标准的1(00)、2(00)、3(00)策略;只有周杰伦是例外的。其实这种低票价的日渐成熟也证明广州演唱会市场的成熟,因为在演唱会最成熟的香港,最高票价为400元港币,最低为100元港币,天价演唱会在广州没有市场证明消费者的成熟与理智。 

  特点4 大制作演唱会难觅

  虽然去年广州演唱会走向成熟,但是巨星以及大型的演唱会制作却就难觅,另外许多演唱会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爆满”。 

  例如2004年有深紫乐队、莎拉·布莱曼等国际巨星来临,但去年的广州演唱会就全是港台歌手的天下,国际巨星似乎已经放弃了广州这个市场;在制作方面,除了周杰伦与杨千嬅的演唱会是达到香港制作的水平,许多演唱会的制作都是“偷工减料”,实际与宣传有所出入。去过香港红馆看演唱会的人就会有感受,虽然是同一场演唱会的内容,同样在体育馆举行,但差别却很大,这是因为广州的市场还没有真正繁荣,为演出商带来更多的利润,以致演出商不愿意投资过多的制作费。 

  其实去年广州演唱会市场的上座率都算不错,平均都是徘徊在七至八成之间,只有杨千嬅与超女是超过九成的上座,所以对于演出商来说整个市场的利润额还是不多,如果没有太多的利润就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做演唱会,因此希望今年演唱会上座率可以比去年提高一些。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